#19 永远无法准备好

0xinhua 发布于

The qinzhou port

2022-10-02 钦州湾-广西

Hi,见信好,这是 321来信发出的第 20 封信。

本期包含以下内容:

  • AI 价值圈的代表公司以及赢家
  • 休息不是无所事事,如何休息得更好
  • 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朋友捕手
  • 关键字:AI、休息、朋友捕手、思维、语言、准备

👍 推荐

Who Wins the AI Value Chain? - EVAN ARMSTRONG

最近 AI 界的一个新闻是 Stability AI 背后的初创公司 Stable Diffusion 筹集了 1.01 亿美元,我上次使用 Dall.E 2 生成了一些图片,效果惊人,目前除了 AI 作画、写作文外,已经训练出了使用 AI 来生成音频、视频的模型。

作者分析了 AI 价值链上的 5 个环节,认为销售或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将进行以下 5 环的一项,在某些情况下只有 1 家公司,但也有可能是多家公司。

ai circle

例如在过去的 5 年中,该行业的大多数人都在 GPU 上使用了深度学习算法,所需的计算能力急剧增加。算力层中最接近的玩家是 Nvidia。他们的 GPU 是计算竞赛的首要主力,最好、最前沿的研究通常都需要 Nvidia 芯片,这也导致了公司的股价在过去的 5 年上涨了 141 %。而最接近的基础模型公司是 OpenAI,他们目前提供 2 个基础产品:Dall-E(图像生成模型)和 GPT-3(文本生成模型)。

  • 计算:运行 AI 模型所需的芯片或服务器基础设施(Nvidia)
  • 数据: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集
  • 基础模型:计算和数据将与某种花哨的数学相结合,形成某种广泛适用的用例(OpenAI)
  • 微调:大型基础模型如果不足以满足特定用例,则将针对特定场景进行调整 (Stable Diffusion)
  • 最终用户接入点:然后将模型部署在某种应用程序中 (Copy.AI)

AI is a power (in that it runs through an entire organization) and it is a product (in that it has its own ecosystem of support)

人工智能是基础设施还是产品的界定会比较模糊,简单的回答是两者都是,人工智能是一种力量(因为它贯穿整个组织),它也是一种产品(因为它有自己的支持生态系统)。这里作者举了电力的例子,当爱迪生首次引入商业照明并同时经营自己的发电厂时,它与电力的早期形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,电既是照明的能源也是一个产品。在 2016 年上一次 AI 热潮期间,Andrew Ng 曾经说过 “AI 就像电力”,因为它将会是一个基础的力量层,将改变一个行业的方方面面。

关于AI的未来

未来 AI 将作为基础架构设施服务以及提供模型微调能力,AWS、Oracle 和 Azure 等云提供商将构建自己的定制 AI 工作负载芯片,构建网络软件,并训练人们可以参考的内部模型并提供服务。例如 OpenAI 这样的公司将拥有庞大的业务,即销售对其基础模型的 API 访问权限,或者与公司合作开发大量部署的微调模型。

Invisible AI is when a company is powered by AI but never even mentions it.

除此之外隐形人工智能公司同样不可忽视,隐形人工智能是指一家公司内容产品由人工智能驱动,但从未提及它,作者认为过去 10 年最成功的 AI 公司实际上是 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,他们的产品娱乐短视频,人工智能完全在后台,执行选择下一个要播放的视频的智力模糊任务。

How to rest well - psyche.co

研究表明,良好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,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约翰·拉伯克(John Lubbock)在他的《生命的用途》( The Use of Life ,1895)一书中写道:

休息不是无所事事,夏天偶尔躺在树下的草地上,听听水的潺潺水声,或看蓝天白云飘过,绝不是浪费时间。

如何休息得更好,作者是 Strategy and Rest 的创始人,这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咨询公司,帮助公司设计和实施为期四天的工作周。文章的末尾给我们总结了文章的知识点:

  • 休息的态度发生了变化,今天,将工作和休息视为对立面已变得司空见惯,但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,我们可以为我们在劳动时使用的精神和身体电池充电的时间——也就是休息,被视为一种礼物。休息对于美好的生活和富有成效的职业与工作一样重要。

  • 休息很重要。它可以让您充电,提高您的创造力,并有益于您的工作时间。

  • 认真休息。为了收获休息的好处,你需要首先认识到它的优势,并在你的日程安排中为它留出确切的时间。

  • 建立明确的界限。减少晚上和周末的工作电话和电子邮件检查;并认识到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之间的明确界限会使两者都更有效。

  • 把休息当作一种技能。不要着急——你的大脑需要时间来开始利用休息的力量。

  • 制定日历安排每日计划工作和休息。如果您可以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,请不要设计一个长时间不间断工作的工作日;取而代之的是利用交替进行不间断的、高度集中的工作和休息时间,为您的电池充电。

  • 练习深度演奏。数量惊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、首席执行官、企业家和将军拥有严肃而苛刻的爱好,例如帆船、登山或绘画——它们提供了重要的消遣,提供与工作相同的回报,没有挑战。

  • 不要忽视睡眠和小睡。小睡是白天充电的有效方式,而规律的睡眠模式有助于身体健康、情绪稳定和更健康的老龄化。

  • 鼓励别人和你一起休息。我们越能更好地解决休息问题,我们就会越好。这意味着与家人建立新的休息习惯,与朋友建立新的沟通模式,与同事建立新的日常安排。

Building friend catchers 建立朋友捕手 - ferrucc.io

互联网上的偶遇给作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,从那时起,互联网也是他结识朋友的主要方式之一。

关于如何在互联网上交到朋友,互联网非常适合组织信息并且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。friend catchers 是那些吸引观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然后能改进影响他们的东西,有可能上一个开发的应用,一篇深入解读问题的文章,一个被很多人赞叹或转发的回答。

另一个思路是分享你所拥有的两极分化的、非传统的想法。这些想法会排斥那些对你的想法持封闭态度的人,并吸引更多像你这样的人。如果你表达了你真正的兴趣,这股神奇的力量会将你介绍给志同道合的人,这些人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、同事,有时甚至是恋人。

建立好朋友捕手的最好例子之一是彼得·泰尔,当他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时,他于 1987 年创办了右翼出版物《斯坦福评论》,通过这个他认识看很多后来成为联合创始人或合作伙伴的朋友。即使是现在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投资者,他仍然在花时间写论文和演讲,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能够在他的生活中带来了更多潜在有趣的人。

ps:这份 newsletter 也是我的 friend catchers 之一,我期待能在互联网通过这些零碎的信息片段认识有趣的你。

👀 碎片

  • 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播客,其中乔·罗根采访了史蒂夫·乔布斯。
  • 在北海第一眼看到这个招牌时还觉得挺有诗意的 ~

beihai guangxi

💡 思考

思维的具体化以及我们永远无法准备好

抱歉,我最近鸽了一期,因为上周国庆假期放假回来基本没有阅读,内容也没法凑够一篇。这里简单聊一下国庆假期出行记录的一些关键字以及最近感受。

广西边境公路自驾很有趣,我们在广西的西南角跑了一个小环线,途径南宁、北海、钦州、崇左、靖西、百色等地,我称之为“嗦粉之旅”,这趟旅途中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,也认识了有趣的人,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脑海里迸发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,本来想展开讲讲这次的旅途趣事,但现在再回头去回忆它,这会故事却没有很具体、似乎忘得差不多了,感觉像你吃过一个很好的东西,但是你却怎么也想不起它的名字以及当时吃它的感受。

好在路上我也有随手在备忘录记下一些关键字,今天我再次去翻看的时候,发现很有趣,上面杂七杂八陆续记录了很多单个词汇或短句,有 “螃蟹皇帝螺”、“东北人”、“相信大数据的力量”、“成年人不要随便签字”、“浪花批发”、“挂在门上的香蕉”、“猪的一生”,“看日出想到的那个人”... 回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,因为每一个词都能让我联想展开一段小故事。

关于“螃蟹皇帝螺”,记得是在涠洲岛被当地电瓶车师傅带路海鲜店被坑,我们进店点菜后才想起要不打开美团点评看下,一看饭店 2 点多评分,评论里一溜的全是黑店、孙二娘店、快逃,当时恨不得有个隐身功能原地消失,好在最后编了个理由逃出来了,后来因为这事还认识了同样进了黑店的一对小情侣,据他们描述吃饭点菜时还在菜单上签了字,最后导致被坑,我们还拉了一个群,群名就是这 5 个字,当时记了“相信大数据的力量”,“成年人不要随便签字”...不过这个确实是真的要慎重,我的身边已经发生过很多起因为签字按手印吃亏的事情,所以记住后面这句话,很重要。“东北人”是因为类似我在海南岛,在广西也碰到被东北人坑,当然这里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,有可能只是我的刻板印象。而“猪的一生”是在百色吃爆浆烤猪眼的时候被烫到,朋友说我们吃了猪的一生,所有它看到的东西,恩!滚烫的人生...

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,也很有意义,我们尝试着用语言文字记录思考片段,其实在帮助大脑群体神经细胞的兴奋脉冲更好地工作,思维和记忆在脑海里都是很散落、模糊的,当我们用语言或文字去组织记录的时候,它开始变得具体,也更容易被大脑记住。思维是一个很抽象的词,如果你多读几遍,仔细地去想这两个词,甚至会变得很陌生,忘记它原本的意义。思维到底是什么?我们去想事情去思考的过程是通过观察现象、语言归纳具体化并做出推论,最终有可能引发行动,思维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一个途径,是我们整合表象、语言、概念的一个过程。

另外发现写作也是有惯性的,一旦有了思路或想法可以写很多,但一旦偷懒歇下来很难再把之前的想法补充完整。每次如果我动手写,我总是能完成一篇内容,我的一个问题是一直觉得我应该看完这本书、调研完一个主题才能完成接下来的这篇 newsletter,但实际上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耽搁,有的时候觉得内容不够好推倒重来,有的时候想好了主题却缺乏相关的内容及想法无法成篇,最近的思路就是随时随地记录当下的一些想法,然后再找时间补充完整。我在 jiayuan 的这篇文章里学到了新的写作方法,他的文章提到了 YC 创业营 Alan Chan 的创业故事,他在创业笔记文章里写到:

我根本就不應該去想「MVP 要有哪些功能才能 launch,做出這些功能要花多少時間?」,而是要想「我們明天要 launch,今天最多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的 MVP?

MVP 推出去功能太少、太爛、沒有人用,這些一點都不是問題。每一次更新 MVP 都是一次學習、一次揮棒。揮棒多了才有可能打安打、打全壘打。MVP 從來都不該一次到位,而是要能高速迭代、變得愈來愈好。 应该像发布 MVP 产品一样来发布 newsletter,如果明天就进行投递,你能发布什么内容,而不是你慢慢准备好所有内容再发布。

在国庆的旅途出发前,我们详细规划了路线、每日行程,预订沿途景区门票、食宿酒店等,但疫情防控时期的假期出行也给我们上了一课,需要为各种突发情况额外预留时间,例如堵车、因为疫情防控政策变动导致的景区出入限制、航班变动等等,之前的一些准备其实也并没有派上大用场,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,计划如何应对变化才是最好的计划。

Tim Cook 在一次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中提到:“你的导师可能会让你去做准备,但他们无法让你准备好。”,你会发现当你的机会到来的时候,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,你根本没法完全准备好。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,我们并不需要凡事深思熟虑准备好,甚至刻意去模仿别人,在准备这件事上浪费过多的时间,而是应该内心强大到随时可以迎接挑战,在做的过程中去调整。你不可能一直在准备,你也永远无法完全 Ready,不管是旅游还是写作、工作、创业、恋爱等等,甚至是死亡这件事上。

最后,这里引用分享上周的回信里一位叫 Nemo 的读者回信,谢谢他给我分享整理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一些内容,希望你们也能有所启发和收获:

这里引用分享上周回信里一位叫 Nemo 的读者的回信,谢谢他给我分享了一些整理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内容:

徐默凡在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开学典礼上提到,我们羡慕和赞叹语言的美丽的同时,要注意语言文字存在的陷阱,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容易给人贴标签,会立马想到一个个词来形容他,往往会具体归类到那一类人,并且对他进行分类。例如我们经常被问到该内卷还是躺平时,这个问题本身已经陷入“强行分类”的陷阱了 最近看了一些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内容,看到这段话又想起了一些 ,想分享给你,也顺便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~

1、大脑是“懒惰”的,是追求低耗能的,所以大脑特别喜欢贴标签,便于大脑自己理解,也便于大脑转化成语言讲述给其他人。 2、思维是立体的、混沌的三维信息,语言是把思维具像化之后的二维信息。语言是有局限的,很多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。 3、从思维到语言的降维过程中会丢失很多信息,很多时候这些丢失的部分是更重要、更接近本质的。例如爱情中那些不能用语言描述的部分。 4、人们经常会忘记语言是有局限的,认为语言表达的就是真理的全部。特别是你信任的人描述出来的时候,人很容易认为事情就是那样的。 5、语言也是在反过来影响和塑造思维的。 6、有些事情在脑袋里比较模糊,但是一旦你把它用语言描述出来之后,它就被映射成具体的、可描述的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了。我们大脑就能理解它、记住它、发展它了。例如,听播客的时候主播的某句话会让你觉得恍然大悟,那就是把你大脑里思考了很长时间的东西给具像化了,让你能理解它了。 7、在没有收集足够多的信息or时机不合适的时候,你非要把一个东西具像化,很可能得到的是一个残缺的、错误的结论。 例如 在谈恋爱的时候,在关系没发展到合适的时候,你非要追问对方「你到底喜不喜欢我啊?」 这个时候对方可能还没想好,但你非得逼着她回答,她大概率给出的是不>那么准确的结论,然后大脑就会不自觉的找理由去反复佐证强化这个结论。 8、当别人问你一件事,你又不是真正了解这件事的时候,人很容易因为自尊心、虚荣心发表某种观点。 这个时候你只是在根据一些不完整的信息强化一些错误的观念而已。 9、很多商家会告诉你 「你穿xx才是成功人士」「你用xx才是好的生活」「你去xx才能净化心灵」 这是在用语言来框住你的思维 什么是好的生活?什么是自由到底是由谁来决定的呢?为什么要把定义自己生活的权利让渡给商家或者微信公众号呢?

以上就是第 #19 期的全部内容了,感谢你读到这里,希望你读完这封信后也有一些收获,也欢迎回信与我分享交流。如果你喜欢这个 Newsletter,别忘了订阅及转这个地址: 321来信 来告诉你的朋友 ❤️。 我们下周二见 👋

Made with ❤️ by @0xinhua

往期来信:

# 18 🇨🇳 静默离职